《説文解字》,簡稱《説文》,是由東漢經學家、文字學家 許慎 編著的語文工具書著作, 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、 [43] 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, [1] 被譽為"天下第一種書"。 [21] [33-34] 《説文解字》原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年間, 成書於 漢安帝 建光元年。 [39] 北宋雍熙三年(986年)進行 校勘 並雕版流佈,後代研究《説文》多以此版為藍本。 [1] 內容上共十五卷,前十四卷為文字解説,第十五卷為敍目;結構上按部首編排,共分540個部首,收字9353個,另有"重文"(即 異體字 )1163個,共10516字。 [1]
劃 《國語字典》中漢字"劃"注音為ㄏㄨㄚˋ ㄏㄨㄚˊ,拼音為huà huá,部首為刀,14筆畫,意思是1. (1)分開。 如:「劃分」、「區劃」、「劃定界限」。 (2)設計。 如:「計劃」、「規劃」、「籌劃」。 (3)一致的、齊一的... 基本字典内容 單字: 劃 部首: 刀 筆畫: 14 部首外筆畫: 12 注音: ㄏㄨㄚˋ ㄏㄨㄚˊ ( 1.ㄏㄨㄚˋ 2.ㄏㄨㄚˊ ) 漢語拼音: huà huá ( 1.huà 2.huá ) hua4 hua2 解釋及組詞: 1. (1) 分開。 如:「 劃分 」、「區劃」、「劃定界限」。 (2) 設計。 如:「 計劃 」、「 規劃 」、「 籌劃 」。 (3) 一致的、齊一的。 如:「整齊劃一」、「劃一不二」。
這時候就要使用對付黴菌的利器—漂白水,再搭配隨手可得的小工具,如:廚房紙巾、牙刷、海綿刷等等,就能夠將發霉清除乾淨。 浴室牆壁、磁磚縫隙發霉 將漂白水以 1:100 的比例稀釋 將廚房紙巾敷在發霉處,並以漂白水浸濕 靜置 1~3 小時(可依發霉情況拉長時間) 使用海綿刷、菜瓜布刷洗,就可以輕鬆除霉 矽利康發霉 將漂白水以 1:100 的比例稀釋 用漂白水將廚房紙巾浸濕,均勻敷在發霉區域 靜置 1~3 小時(可依發霉情況拉長時間) 使用牙刷重點刷洗,將黴菌清除 便當膠條發霉 將保鮮盒的膠條取下 使用牙刷沾取小蘇打粉,刷洗膠條和保鮮盒上蓋 靜置 10 分鐘後,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 漂白水使用須謹慎! 用漂白水除霉千萬要注意的 3 個重點:
故宮 ,又稱 紫禁城 滿語 ᡩᠠᠪᡴᡡᡵᡳ 穆麟德轉寫 dabkūri dorgi hoton ),是 中國 明 清 兩朝二十四位 皇帝 的 皇宮 。 故宮始建於 明成祖 永樂 四年(1406年),永樂十八年(1420年)落成。 位於 北京中軸線 中心的故宮,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,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,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,房屋九千餘間。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、最完整的的宮殿型建築。 北京故宮是第一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、第一批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,1987年被選入《 世界文化遺產 》名錄。 故宮現為 故宮博物院 ,藏品主要以明、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,是 國家一級博物館 。 [1] [2]
俗語"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",後半句更經典,卻十人九不知 千百年來,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經驗,總結出許多簡短且通俗易懂的道理,也就是所謂的俗語。 ... 後來,君子二字的意思發生變化,不再把地位當成必備條件,反而更側重於高尚的品行,以道德為衡量 ...
狗皮膏藥用法 - 2016年9月13日—人們常常把「走江湖」的游醫叫做「賣狗皮膏藥的」。 ... 還應注意每種膏劑的塗抹和貼敷時間,一般膏藥大多貼敷24小時更換一次,但也有特殊的,如南星 ... ,2019年3月14日 — 注意中藥的外用膏藥主要包括軟膏劑、黑膏藥、橡皮膏 ...
1.老師講述「樹木真重要」繪本,讓孩子知道樹木可以製造人類呼吸所需要的氧氣, 樹木不僅可以做成玩具,也可以做成桌椅,森林也是許多動物的家,所以樹木對人 類及環境是非常重要的。 2.帶孩子到校園認識的樹:有苦楝、烏臼、艷紫荊、桃樹、楓香、櫻花 ...
這篇文章讓小寶從3大重點開始,手把手教你看懂房子真實的格局與條件。 本文目錄 平面圖上會有哪些常見標示 結構柱、牆面 橫樑 門窗位置 櫃體 管道間、設備 電梯、樓梯 平面圖觀察重點為何 方位、採光與風向 暸解室內樑、柱位置 動線規劃 標示是否清楚 如何判斷格局、動線是否合理? 成屋後的空間尺度是否得宜,平面圖絕對是預售期最得力的判斷依據。 成家故事 《悠遊海洋度假宅》 首先,常用的平面圖基礎圖標最好能看熟、記下來,有助於建立距離與方向感,了解空間內的相對關係。 其次是確認建築物未來的棟距、座向、電梯和逃生梯位置等等,這點跟屋子未來的安全、舒適度息息相關,以下將有更詳盡的舉例、說明。 平面圖上會有哪些常見標示
佛教的本意是 佛陀 的教育,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,比起其他宗教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,這是由於 原始佛教 的概念中,沒有明確指出 神明 的定義,甚至反對 迷信 , 佛陀 認為不應該浪費時間思考對滅苦沒有幫助的概念。 「佛法」一言以蔽之,即「痛苦來自慾望」,佛教徒即為「相信這條法則的人」,佛教「最高原則」是「痛苦確實存在,我該如何逃離? 」,佛教的目標是克服慾望和無知造成的 苦 (duḥkha),需要了解 無常 (anicca)和 無我 (anattā)才能克服無知。 現有佛教的諸 佛 菩薩 均是由後來的教派發展而成 [1] 。 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 佛教重視人類 心靈 和 道德 的進步和覺悟。